這不是一篇介紹家暴的文章,也不是一些人生經驗,更不是生動有趣的奇聞趣事。我們要聊的是一道傷疤,一道在我們不經意間留下、并且時刻讓我們回想起過去經歷的傷疤。
偶然之間,有些東西突然出現會揭起我們的傷疤,讓我們想起當初的那段痛苦的回憶。
前不久我剛玩完《手機疑云:勞拉的故事(Another Lost Phone: Laura’s Story)》,它是《手機疑云(A Normal Lost Phone)》的續作,也是揭起我傷疤的元兇。在游戲結束之后,我不得不休息一下來平復內心噴涌而出的情感,因為游戲里對于暴力的描述,我是再熟悉不過了。
和前作一樣,在《勞拉的故事》里我們也“撿”到了另一部不需要解鎖卻需要解謎的手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忍不住想要去窺探手機主人的秘密(在現實生活中可千萬別這么做)。通過這部手機上的短信、郵件、備忘錄和相冊里的一些信息,我們發現了一段被一位年輕女性“勞拉(Laura)”隱藏在手機中的故事,而現在勞拉卻失蹤了。
前作《手機疑云》描述的是一位轉性女性薩姆(Sam)想要出柜的故事,以同性戀的視角來幫助玩家了解LGBT群體。在這個故事里,薩姆因為做了變性手術而受到家人和朋友的反感,甚至還有人曾經像我們一樣翻看過她的手機,將她的照片發給陌生人,她迫切地想要逃離這種得不到理解還要被不斷傷害的痛苦生活。在故事劇情中我們更多的是能感受到薩姆掙扎的內心,畢竟這世上還有人會因為是變性人而被偏激地殺死。
而《勞拉的故事》則刻畫得更為敏感細膩,勞拉漸漸發現自己和男友的相遇并不是什么浪漫的童話故事,反而是一部黑暗童話。這一次我們不需要在沒有機主的允許下發送短信,這一個前作中留下實際影響的問題在續作中得到了解決。實際上,我們翻看了別人的手機然后發現機主是一位變性人,這和我們沒有什么關系。當然,發現機主遭受虐待也不關我們的事,但至少這一次我們有了一個幫助別人的機會。
在這個故事里,我們撿到了勞拉的手機。通過手機里面的一些信息,我們了解到勞拉和她現任男友本(Ben)認識了幾個月,一開始他們相當甜蜜,但后來事情往意想不到的方向演變,本開始介入甚至想要掌控勞拉的個人生活。
我們和勞拉一樣在慢慢地發現真相
游戲的故事劇情環環相扣,我們需要通過解開一系列的謎題來獲取更多的信息,一步一步地接近勞拉的“真實生活”。人們一開始根本意識不到“暴力”的發生,不管是第一次、第二次還是第三次、第四次,所以當我們剛開始翻看手機的時候,我們根本不會知道勞拉和本的這段甜蜜感情下的陰暗。勞拉有幾位朋友會通過一些特別隱秘的方式來聯系她,比如就有一位朋友要假裝想要聘請勞拉才能和她談上話,因為她們知道勞拉完全被她男友掌控著。
即使這樣,還是有很多勞拉的朋友被本的行為欺騙了,她們還反過來告訴勞拉說這是“男生都會有”的占有欲和嫉妒。然而,本其實是個典型的情緒施暴者,他控制、隔離勞拉,還企圖改變她對現實的認知讓她完全依賴他。但因為這些表現都被類似《暮光之城》和《五十度灰》等影視或書籍美化了,所以大家一般都認為這是正常的行為。
不過暴力有很多種不同的形式,游戲并不需要特別展示出與我們完全相同的經歷也足以讓我們真正意識到“哦,原來我也遭受暴力了。”
上一年,作為一位單身人士的我認真思考了很久關于之前的戀愛關系:我們怎么就結束了呢?我做錯了什么嗎?我又學到了些什么?體驗完《勞拉的故事》之后,我對此前的戀愛經歷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我也看明白了:我之前的戀愛其實都不同于電視上的角色對蒙眼和鞭打等施虐行為的“上癮”,而是一種“扭曲”的依賴感。
《勞拉的故事》一開始的時候也不是一個關于暴力虐待的故事,隨著我慢慢解開謎題,從勞拉朋友的信息中得知勞拉被施暴時才知道真相。有時候我們能一眼看出暴力行為,但更多時候我們是毫無察覺。
只要他人仗著他們在體型或是力量上的優勢來攻擊我們,那都算是暴力
我曾經也像勞拉一樣,和一個我現在根本不想提起的人約會過,他曾經對我施暴,而我居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覺得那是正常的??吹狡渌恍┎B的戀愛關系(比如勞拉和本),我總結了三點:第一,不要因為我們愛一個人就勉強自己去維持一段關系;第二,暴力其實比我們想象中更不明顯;第三,只要他人仗著他們在體型或是力量上的優勢來攻擊我們,不管是否對我們進行了身體上的傷害,那都算是暴力。
我那位談了很長一段時間、現在不愿提起他姓名的前男朋友是一個典型的施暴者,每次他生氣的時候都會猛地捶墻,然后我會就被嚇個半死。我們分手之后他想要我回到他身邊,但是由于我不肯所以他有一次就借酒行兇,喝醉了之后想要強暴我。他將我關了起來,讓我接觸不到我的朋友,還總是對我大吼大叫,一直到我患上了恐慌癥他才放我走。后來我的朋友得知此事,想讓他離我遠點結果還被他打了。但是我后來還是回到了他身邊,因為當我們想要相信某個人的時候,就很容易會將那些暴力行為當作是一種“浪漫”,并且選擇相信最好的結果。
我們很難去形容被虐者從施虐者身上感受到的怒火有多深多重,因為每個人在當下對憤怒的感受都不一樣,但這就是重點:在外人看來,很多時候一些暴力行為并不像暴力。暴力并不一定都是突發的,也是經過反反復復,極度不愉快和長時間的憤怒等情緒的積累和爆發,導致我們情感受挫,飽受精神折磨。
在《勞拉的故事》中,勞拉的男朋友本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善良體貼,連略微的占有欲都表現得非常浪漫,而且他所有細小的怪癖似乎都有點可愛。但是勞拉只是離開他幾個小時,他就會以擔心她為由,要求她在手機上安裝一個定位APP,這樣他就可以確保她的安全。而且他還總會說不想勞拉和朋友出去,晚上只想和她過二人世界。這些事情拆開來看似乎沒什么大不了,但是將它們都拼湊起來之后我們就會發現,這是本想要讓勞拉完全依賴于他的手段。
勞拉發短信告訴朋友本吼她了,還說:“他指責我偷男人,而且說我給手機上鎖就是不信任他。”可就算朋友告訴勞拉“你知道這是不正常的”,勞拉還是會為本找借口,“你不覺得他只是希望我能相信他嗎?”
在《勞拉的故事》里,她的男朋友永遠認為自己是受到傷害的一方。有時候勞拉會質疑他的一些(即使是無心的)暴力行為,但他總會逃避問題,而且還指責勞拉欺騙他、隱瞞他、不信任他。當然,因為勞拉愛他,所以最后又會變成勞拉向男友道歉。
勞拉退縮了,但她自己卻沒有意識到,因為本看起來很傷心,就像是她的指責中傷了他。本問勞拉,她怎么能認為他會做出那樣的事。他也沒有為自己把勞拉逼到這一步、對著蜷縮在床上的勞拉大吼大叫等事而道歉。結果勞拉倒變成了他口中的“施暴者”,而她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道歉來結束這樣的狀態。
勞拉說:“他以前被騙過,所以他需要一些安全感。”可更糟糕的是明明他們之間的問題已經非常明顯,但是勞拉仍然在為本找借口。總有人會以所謂的“愛”和“信任”為借口去傷害他人,并且之后還會找出一堆理由和借口來解釋自己的行為,比如過去的傷口、酒精作用或是受害者本人,反正永遠都不會是他們自己的錯。
在勞拉道歉之后,事情往往又會演變成這樣:兩人最終傷心地擁抱著對方,本或許會哭著跟她說“對不起”,這起碼證明了他還在乎勞拉,也算是值了。如果可以選擇,你是情愿擁有一段平平淡淡、毫無激情的關系,還是愿意去維持一段轟轟烈烈但偶爾會給你帶來精神折磨的關系呢?
在游戲中,勞拉也承認:“他知道自己占有欲太強。”但接著她又開始為本找借口:“他向我道歉了,他只是喝多了想放松一下,然后說了一些并非他本意的話。”
當我們玩到后面,就會發現勞拉開始聽取她的朋友的建議。她參加了一個關于暴力的討論會,并記下了演講者所說的話。她的筆記里寫道:“微妙的暴力行為很難衡量,它取決于每位受害者的主觀感受。”我們無法決定什么程度的暴力會傷害到我們、會怎樣傷害我們,或是會傷害我們多久。
游戲里的故事有開始、過程和結局,游戲結束之后我們也能梳理出一條清晰的脈絡,但是現實往往不會這樣,畢竟現實不只有一個故事?,F實里既沒有簡潔明快的開頭,也沒有真正的結局,而且過程也是雜亂無章、完全沒有要結束的感覺。但是,了解別人的經歷,把它當作是一則故事,最后以一種令人滿意的方式結束,有助于我們將感情糾紛問題整理好,并明確地意識到暴力的存在。它不需要可以緩解的東西,它也不需要道歉或是解釋,我們只要知道它是暴力就好。
現實中很多受害者的故事也還遠遠沒有結束,因為他們很難消除那些不愉快的經歷所帶來的感受和憂慮。盡管我們解開了全部謎題、放下手機就算玩完了游戲,但這并不意味著勞拉的故事也真的結束了。
經歷暴力和走出暴力是一個更漫長的過程,但是這個游戲能幫助我們意識到最重要也最關鍵的一步:承認和接受我們所經歷過的都是真實的,即使它并不美好。
一旦我們經受住了這些,我們就可以為自己的故事寫下結局。
原文編譯自:Waypoint
原標題:This Game About Domestic Abuse
Helped Me Understand My Own Trauma
作者:Kate Gray,有刪改
-THE END-
封面畫師
P站id=17211666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分享方法:點右下角按鈕
投稿郵箱:sunyu@app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