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向太平洋公海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核廢水,遭到當地民眾的強烈反對,也在全球范圍內引發抨擊和熱議。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等環保組織紛紛對此表示強烈譴責。
只有美國政府與烏合之眾站在道德的對立面,向新疆棉花潑臟水的同時,支持核廢水入海。
核廢水即被核污染后的冷卻水,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將處理后的核廢水儲存在污水罐中。預計于2022年夏天,共計137萬噸儲量的1044個污水罐將被處理水占滿,蓄水能力達到飽和狀態。
但將核廢水排入太平洋絕對不是唯一選擇,而是無視海洋生態環境的經濟策略。
早在2019年9月中旬,日本政府就提出過這個糟糕的解決方案,招致當地漁民反對后計劃延緩。
核反應堆停止運作距今已有10年,目前福島核電站存儲了大約123萬噸經過二次處理的核廢水,預計兩年后正式實施棑海計劃。德國科學海洋研究機構研究表明:排放57天后,放射性物質可擴散至太平洋半個海域,10年后污染全球海域。
長期大量食用放射污染海產品,放射性物質累計將超過人體可以承受的范疇,誘發慢性放射病,導致全身性多系統損害。
這一舉措不僅對地球生態環境影響惡劣,廢水中除了放射性氚之外的,半衰期為537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也會對人類造成持續數千年的基因損害。
尚未完全走出疫情的人類,將在未來面臨更為嚴峻的生態考驗。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