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正鐘情于元宇宙,并為之瘋狂。對此人民日報提出應當理性看待當前的元宇宙熱潮。
當頭部企業紛紛布局元宇宙并研發相關產品的時候,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已經打著元宇宙的招牌牟取暴利,將互聯網的發展置于高度風險當中。
支撐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相關監管政策也在逐步落實,散裝版的元宇宙已然走入知識付費的課堂,闖進數字原住民的視野當中。
盡管元宇宙向我們呈現了宏大的世界觀,遺憾的是,以人類目前的發展水平,還徘徊在概念和探索階段,尚不能完全縫合。
元宇宙行業冥燈已經亮起,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它或是參與其中。因為元宇宙去中心化的特質,每個人都可以為它的成長添磚加瓦,創作內容。
看起來萬物皆可元宇宙,但這些都不是它的最終形態,甚至可以說大相徑庭。
參照Roblox給出的定義,可以使用身份、社交、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時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體系等關鍵詞來形容元宇宙。
現有的元宇宙與原作中描繪的“超元域”存在根本的差異。《雪崩》的作者斯蒂芬森正驚訝地看著如今發生的一切,而劉慈欣稱“元宇宙”或將人類推向死路,最終忘卻星辰大海的魅力。
相較于構筑虛擬空間,星辰大海距離我們同樣十分遙遠。這就不難解釋,為何人類會妄圖超越宇宙,用科技復刻星辰大海般的盛景。
在《萬壽寺》的末章,王小波筆下的人物從虛構的長安城中醒來——“雖然記憶已經恢復,我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故事,但我還想回到長安城里——這已經成為一種積習。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二三十年后你在寧靜的清晨醒來,身邊是你摯愛之人。你們共同享用早餐,然后牽著手在花園中漫步,或是在海岸邊堆起城堡,聆聽海浪的低語,感受海風的愛撫。
你們拜訪了剛剛搬到隔壁的鄰居之后,又前往商店街售賣了親手釀造的葡萄酒,用賺來的代幣認購了鄰居創作的畫像的千分之一。遠在異國他鄉的母親的虛擬分身打來了電話,邀請你們共進晚餐,已經過世多年的老父親也會以全息投影的方式到場。
你的三個孩子剛好從學校下線,登錄到家庭網絡,一家人圍坐在熒幕前觀看寶寶巴士。到了休息時間,家中最小的孩子自動進入了睡眠狀態。
這時一道突兀的聲音傳來,將你從詩意的世界剝離。
你在空無一物的房間里摘下眼鏡,轉動半機械化的腦袋向聲音的源頭望去。經過簡單的運算,你得知那是想要回歸現實的游行隊伍發出的抗議。
元宇宙的盡頭有什么?恐怕要等到人們真正體驗后才能給出答案。
盡管目前關于沉浸虛擬世界的擔憂此起彼伏,但一個與現實場景真正相結合的完全進化的元宇宙,顯然無法阻攔探求者向往星辰大海的腳步。而能否抵達那樣的未來,需要漫長的時間去驗證。
文學作品中的超前構想有時會對后世科技發展帶去啟示,而預言的自我實現效應也在無形中左右著人類的未來。
當幻想的事物有了輪廓,當虛構的愿景有了載體,洞穴囚徒無法跳出思維的囹圄,沉湎于高度擬真的數字世界,那么似乎“一切都在無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The End-